常見辦公室噪聲和影響
上世紀50年代左右,在Quickborner Teams提出開放型辦公室之前,辦公室噪聲并沒有現在這么嚴重,F在,為了提高辦公室空間利用率和員工交流效率(俗稱壓榨員工),國內老板們普遍采用開放式辦公室。
但是國內大部分開放型辦公室都在東施效顰:注重提高空間利用率和員工交流效率,卻沒有考慮改善辦公室環境,而其中“聲環境”的影響日益突出,甚至越來越差。。
近5~10年以來,開放型辦公室人均面積從3.3m 3.3m 降低至 2.3m 3m;單個辦公室開始加入多個工作小組;手機和電話普及;打印機,機械鍵盤等等設備同時開始普及。這些都加大了辦公室噪聲強度,對員工身心產生負面影響:

舒適度 :1993年美國室內設計協會調查了1000名開放式辦公室工作人員,70%認為噪聲是一個嚴重的問題。
身心健康:康奈爾大學研究表明,50~60dB中強度噪聲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。長期工作在此環境中工作會提高心臟病危險。
注意力:安靜的環境更容易集中精神,而人聲最容易使人分心,從而影響工作效率。
需要強調的是,開放型辦公室中對不同要素的對比中,人們對“聲環境”的關心程度僅次于“光照”。
圖片來自[1]開放型辦公室的常見噪聲污染主要包括:
同事間交談,移動,
接電話/電話鈴,
辦公設備,比如機械鍵盤
通風設備,給水,電梯等的機械噪聲,
從交通、運動場產生的噪聲。
工廠生產、機器運行的工業噪聲
和常見的突發性噪聲:
裝修電鉆,圍觀人群。。
以上這些噪聲在我國會因為文化和工作習慣尤其突出:多數人缺乏隱私觀念,說話聲音高,交談頻繁;設備缺乏消聲處理;建筑物聲音設計不達標;大量辦公建筑臨近交通繁忙的道路和到處都有的基礎建設。
應對方式
傳統方案
應對方式有很多種,在公司,員工自己都有很多種方法控制噪聲。但是,其實應對噪聲最好的方法始終是在設計辦公室時考慮聲環境。
典型的做法是,同時考慮外部噪聲隔絕和內部噪聲控制:
1) 如果辦公室較大,盡量分組放置小項目組,而不是扎堆。
2) 可以考慮采用吸聲材料,比如地毯和天花板等。。
3) 噪聲重的地區盡量采用墻壁與辦公區隔開,比如打印機區等。
4) 綠色植物,自然景觀可以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吸聲降噪。植物在高頻段噪聲消除中表現良好,葉形較大,表面多毛,枝葉繁茂的植物噪聲消除效果特別好。
當然上述這些是寫給老板們看的,老板們快來看~你的下屬們需要一些投入來保證身心健康。。。。。。。
聲遮蔽
對于普通打工仔或者小leader,我們通常不能選擇辦公室裝修成什么樣,但是我們能選擇聽什么噪聲------這就是另一種解決方式電子聲遮蔽。
遮蔽效應是心理學最基本的效應之一,簡單說就是對一種聲音的聽覺會被另一種聲音所掩蓋。比如很多飯店,書店都會播放的音樂,這就是一種遮蔽效應,在此環境下的一些細微噪聲會被人體忽略,同時可以擁有相對私密的交談環境。
很多研究者認為[2],自然聲是一種合適的聲音遮蔽元素,人們會更喜歡聽到自然噪聲而不是辦公區的人造噪聲。相比風聲,雨聲和鳥鳴聲等具有脈沖效果的噪聲,在開放型辦公室中,流水聲是較好的穩態噪聲,屏蔽效率較高且帶來的煩惱度也低。
如果在播放自然聲的同時,考慮如上圖中的小型自然景觀的搭建,會大大降低辦公區噪聲。
個人方案
傳統方案是對給老板看的,聲遮蔽是給leader看的。像我這種底層打工仔/搬磚狗,那些東西都太過遙遠。不過我們雖然改不了環境,但是能自己選擇的應對方案也是有的,以下從經濟高低排序:
1) 降噪耳機
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,降噪耳機你值得擁有。
聲音是一種波,噪聲也是。聲波的傳播需要通過介質,那么可以通過改變介質的特性來降低噪聲,比如增大衰減(吸聲材料),這是被動降噪的原理。被動降噪就是各種硅膠耳塞,各種全封閉傳統耳機。
硅膠耳塞
現在非;鸨氖主動降噪耳機,通常主動降噪耳機會采用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相結合,通過產生于外界噪聲反相的聲波,與噪聲中和,并加大噪聲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,還你一個屬于自己的清靜世界。
主動降噪原理自從有了自己的主動降噪耳機~我表示同事們你們隨便high,我都自巋然不動。
開了人聲消除,基本啥外界聲音都聽不到~靜的恐怖!
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體驗店體驗~
2)直接溝通噪聲源
比如貼大字報請大家關愛噪聲敏感兒童。emmmm......這事兒是有的,國外同事曾經群發郵件表示自己噪聲敏感,請大家輕拿輕放。。
從此我穿上了鞋墊最厚的鞋子。。
當然如果有施工...也可以直接投訴建筑工地.....